學術論文(藏文部分)——歷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5-22 16:23:53 | 來源: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三)歷史研究

宗教歷史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內(nèi)容涵蓋宗教興衰、教派成因、教法與戒律來源、特定宗教人物形成以及相關歷史問題。

索朗堅參(??????????????????)的《藏傳佛教下路律承考證》(???????????????????????????《西藏研究》第3期)一文,探討了后弘期戒律來源之上路、下路和班禪律承之中下路律承。通過比較與分析佛教與苯教各家說法,認為下路律承為佛教戒律,而非通常所說來自苯教。

多杰才旦(????????????????)的《論藏傳佛教史上的宗教整頓與噶當派形成的關系》(?????????????????????????????????????????????????????????????????????《中國藏學》第2期)一文,指出吐蕃分裂割據(jù)時期“偽密教”批判與噶當派出現(xiàn)之間存在前因后果關系。即拉喇嘛·益西沃等人批判當時盛行的“偽密教”諸行為,并迎請阿底峽大師,大師著書、規(guī)整佛教、提倡依理學佛,以此為傳承,形成了重顯宗為特點之噶舉派。與此議題相近的另外一篇論文是楞本扎西(?????????????????)的《淺析10到12世紀“偽密”之諍》(???????????????????????????????????????????????????????????????????????????????《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第1期),該文強調(diào)了其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一是促進判教思想、經(jīng)目編纂的開始;其二是促成藏傳佛教顯密兼修、先顯后密體系的建立。

白倫占堆、白瑪(?????????????????? ????)的《藏傳佛教密咒師歷史探源》(???????????????????????????????????????????????????????《西藏大學學報》第1期)一文分析佛苯文獻,認為藏地密咒師非佛教傳入后才出現(xiàn),而是由原來苯教祭司“奔塞”(?????????)演變而來,“奔塞”在吐蕃時期任有要職,后來佛教密宗傳入后,仍以居家修行師身份,在農(nóng)牧區(qū)發(fā)揮重要作用。

剛拉卓瑪(???????????????)的《藏傳佛教覺囊派發(fā)展現(xiàn)狀》(??????????????????????????????????????????????????????????????????《攀登》第3期)一文,在簡要介紹覺囊派源流、思想、寺院組織的基礎上,對其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認為該派經(jīng)歷12世紀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到17世紀在衛(wèi)藏地區(qū)衰落,再到后期宗派無偏見背景下在藏東地區(qū)復興,并于現(xiàn)在得到蓬勃發(fā)展。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