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漢文部分)

發(fā)布時間:2021-12-09 10:56:32 | 來源: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

四、藏戲

劉志群的《新視角、新方法和新成果以及相關觀點的局限與熱忱的期許——評〈鄉(xiāng)民與戲?。何鞑氐陌⒓芳八嚾搜芯俊怠罚ā段鞑厮囆g研究》第 1期)一文,對桑吉東智的著作《鄉(xiāng)民與戲劇:西藏的阿吉拉姆及藝人研究》一書進行了評論。作者指出,從藏族眼中的藏戲這一角度,反思過去老一代研究者話語體系表述中的“阿吉拉姆”,試圖以藏戲和藏族本身的文化語境、術語、概念、表達方式,來研究“阿吉拉姆”歷史發(fā)展和傳承發(fā)展過程,以及文化價值,讓藏戲的挖掘、驗證和研究有了更加準確的事例。作者認為,首先,該著闡述了白面具藏戲中開場人物“阿熱瓦”表演時何以“嘴里喊出馬叫聲”;其次,唐東杰布創(chuàng)建了藍面具藏戲,“阿吉拉姆”脫離純儀式的“溫巴頓”,產生了“雄”(正戲),從早期白面具的前佛教性古老儀式歌舞到藍面具表演完整故事的戲劇藝術,比較精準地勾畫出了藏戲從鄉(xiāng)民儀式中逐漸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彌補了老一代研究者的不足;再次,唐東杰布完善和創(chuàng)建藏戲開場儀式“溫巴頓”,包括正戲故事內容的“雄”,其“募捐演出”只是外因,“祈福禳解”和服務于宗教演繹是其內因;最后,對充滿宗教教義滲透的藏戲何以又充滿入世的精神有所闡述。同時,挖掘考察了不少更有價值的史料,諸如考察了迥巴藏戲團、香巴藏戲團參加雪頓節(jié)較為準確的時間,江嘎爾藏戲團演出《日瓊巴多吉扎巴赴衛(wèi)藏》的記載等。同時,作者也指出,以“藏戲”代替“阿吉拉姆”本土表述的觀點及藏戲表演風格本土分類存在局限,沒有完全突破老一代研究成果的框架,也沒有拿出自己無可辯駁的本土話語表述。

強巴次仁的《西藏民間藏戲隊傳承保護的調查與思考——以山南市為例》(《西藏藝術研究》第 3期)一文,為了配合文化部開展的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強巴次仁調查了山南市的 23支藏戲隊,深入了解這些藏戲隊的現(xiàn)狀和傳承保護狀況,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提出了幾點對策和建議,以期為山南市民間藏戲藝術傳承保護提供客觀依據(jù)。文章開篇談到藏戲起源,認為藏戲開始于公元 15世紀唐東杰布時期;17世紀,藏戲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張波的《美學視野下的傳統(tǒng)漢藏民族禮儀文化研究——從〈史記·禮書〉和敦煌藏文書卷〈禮儀問答寫卷〉談起》(《西藏藝術研究》第 1期)一文,開篇簡要介紹了《史記·禮書》及敦煌藏文書卷《禮儀問答寫卷》,敦煌藏文文書P.T.1283和 P.T.2111號文獻(即《禮儀問答寫卷》)。認為文獻以兄弟對話形式討論如何待人接物、應對進退、升降榮辱,如何處理君臣、父子、師生、主奴乃至夫妻之間關系,為研究古代藏族傳統(tǒng)禮儀文化提供了珍貴史料。其次,概述了《禮書》和《禮儀問答寫卷》的主要內容,即有關“禮”的沿革、功能及主要內容。再次,闡釋了《禮書》和《禮儀問答寫卷》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禮”是順人欲與節(jié)人欲的辯證統(tǒng)一,“禮”是為人之道、圣人之道、治國之道。文章最后指出,“禮”的現(xiàn)代價值體現(xiàn)了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要性。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