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先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17:54:29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興先(1936.1—2010.6),男,漢族。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木地坡村人。著名格薩爾學專家。2010年6月1日在蘭州逝世,享年75歲。

王興先1958年畢業(yè)于西安市一中,1963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藏語文專業(yè)。1963年至1975年在西藏阿里改則縣工作。1975年以后在西北民族學院(現(xiàn)西北民族大學)工作至退休,先后擔任格薩爾研究院院長、名譽院長,格薩爾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興先先生是一個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人。在海拔5200多米的西藏阿里工作的12年艱苦歲月里,他時常到民間、寺院翻看經文、尋找史料,記錄了數(shù)十萬字的筆記,整理了2000余首藏族歌謠、諺語以及大量的史詩和傳說,將大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雪域高原。

1981年以來,王先生潛心于格薩爾學和史詩學研究,致力于以世界最長的史詩——藏族《格薩爾》為主的多民族《格薩爾》的發(fā)掘、搶救、搜集、整理和翻譯、研究工作。先后赴云南、青海、甘肅等地民族村寨,深入調查流傳在土、裕固、普米、納西等民族和摩梭人中間的《格薩爾》,重點調查發(fā)掘出了土族、裕固族《格薩爾》。在研究史詩的過程中,王先生憑借敏銳的學術眼光,提出要使多民族《格薩爾》史詩發(fā)揚光大,搶救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光靠翻譯和單純從文學角度研究《格薩爾》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建立多學科研究體系,從多角度、多視野對《格薩爾》進行綜合研究的思路。他從多民族《格薩爾》的資料建設和《格薩爾》所描述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出發(fā),廣開思路,從邊緣、交叉學科著眼,提出格薩爾民族學、格薩爾語言學、格薩爾宗教學、格薩爾民俗學、格薩爾文藝學、格薩爾軍事學等多個分支學科及其相關的研究方法,從總體上構建格薩爾學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1994年,他又提出研究與搶救搜集相結合、研究與整理翻譯相結合、研究與學術活動相結合、研究與培養(yǎng)人才相結合、研究與學科建設相結合的“五結合”的研究方向和發(fā)展目標。

王興先先生研究成果豐碩,他主持和擔任主編的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格薩爾文庫》,部分曾獲省委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因其卓越的學術成就,王先生獲國家四部委授予的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稱號,任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格薩爾協(xié)會副理事長等社會兼職,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在學術交流方面,王先生成功組織或參與了西北民族大學舉辦的全國《格薩爾》“八五”工作規(guī)劃會議(1992年)、第四屆國際《格薩爾》學術研討會(1996年)、《格薩爾》千周年紀念大會(2004年)和第六屆國際《格薩爾》學術研討會(2006年)。王先生先后獲13個國家18次國際學術會議的邀請,赴挪威、奧地利、日本和美國等國參加國際藏學、國際漢藏語言學研討會。1994年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格薩爾學特別成就獎”,1995年被選為該中心咨詢委員會榮譽成員。

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王先生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講授《史詩學》《格薩爾學》等課程,幾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王先生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贏得了領導、同事和學生的敬仰,王先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謙虛的學術精神永駐每個格薩爾研究者的心胸。

王興先先生獻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近五十個春秋,他以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親和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一代代莘莘學子。王興先先生的一生是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事業(yè)奮斗不息的一生,為西北民族大學的民族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