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語文本體研究與比較研究(漢文部分)——漢藏語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17:53:49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2010年的藏語研究呈現出以下幾個突出特點:首先,藏語本體研究與漢藏語比較研究相結合的成果較多,這說明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注重語言本體研究的傳統在藏語文研究領域有著很好的繼承和發(fā)揚。學者們透過對藏語文自身某種語言現象的分析,將此類語言現象與漢語以及其他語言進行比較研究,使讀者對藏語語言現象有著更細致深入的認識;這些成果表明藏語研究已經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其次,藏語計算語言學與實驗語音學,作為藏語文研究領域的一門新興學科,其發(fā)展態(tài)勢蒸蒸日上。在過去的一年中,藏語實驗語音學的研究成果在全部的藏語文研究成果中占很大的比重,這表明藏語文的研究無論從實驗手段、研究設備還是理論水平都有大幅提高。此外,藏語文化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也有不同程度的進展。下面按研究涉及的相關領域予以分別介紹。

一、藏語文本體研究與比較研究

語言的本體和比較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該選題一直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焦點。本年度的藏語文本體研究涉及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各個層面以及語言和方言的分類。其中,漢語與藏語比較研究和藏語語法研究的成果比較多。

(一)漢藏語比較研究

漢藏語的比較研究一直是國內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的熱點。代表性的研究論述有沈向榮、劉博等的《漢藏語中的塞尾爆破現象》(《民族語文》第1期)、馮蒸的《上古音單聲母構擬體系的方法論考察——兼論構擬上古聲母的四種方法:諧聲分析法(離析字母法)、等韻分析法、歷史比較法和漢藏語比較法》(《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韋名應的《漢藏語“陰轉陽”條件試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馬錦衛(wèi)的《彝、藏語言同源詞識別釋例》(《民族語文》第2期)、王弘治的《永樂本〈西番館雜字〉中所見漢藏語言的性質》(《民族語文》第2期)、宋金蘭、江海燕的《從同族詞個案探究漢藏語系的一種構詞手段》(《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王雙成的《安多藏語i的舌尖化及其類型學意義》(《語言研究》第2期)等。

一般認為東亞語言的塞音尾是唯閉音,但是沈向榮、劉博在《漢藏語中的塞尾爆破現象》一文中認為黎語、藏語和羌語的一些方言點存在塞音尾爆破,并且認為一些語言中的中折調可能源于爆破的塞尾。原始漢藏語的構擬研究和方法論比較研究一直是漢藏語比較研究的熱點。馮蒸的《上古音單聲母構擬體系的方法論考察——兼論構擬上古聲母的四種方法:諧聲分析法(離析字母法)、等韻分析法、歷史比較法和漢藏語比較法》對現代音韻學理念下的上古漢語單聲母系統的研究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認清上古漢語單聲母系統研究所經歷的發(fā)展階段,有助于推進上古漢語聲母系統的進一步研究。在漢藏語系語言研究中,“陰轉陽”現象時常被視為一種很特別的例外音變,而這類語言現象在不少漢語方言和民族語中均有發(fā)生。韋名應的《漢藏語“陰轉陽”條件試析》一文就對這類音變現象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文章對產生音變的條件以及音變過程進行了研究。文章認為一般音變是鼻音聲母同化的結果。其更重要的條件在于高元音韻尾和辨義功能減弱的鼻音韻尾系統、口鼻耦合較大、舌位較高、摩擦稍弱、時長較長的高元音韻尾和重讀強調、高頻常用的高元音韻尾音節(jié),在鼻音韻尾辨義功能較弱的語音系統和相對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較容易發(fā)生音變。同源詞的識別一直是進行語言比較研究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同源詞和借詞的識別是進行語言親屬比較研究必須面對的問題。馬錦衛(wèi)的《彝、藏語言同源詞識別釋例》一文,通過具體的語言事實,說明親屬語言比較研究的重要性。宋金蘭、江海燕的《從同族詞個案探究漢藏語系的一種構詞手段》則通過對漢藏語系語言中的動詞“在”“坐”“住”的音、義進行分析,認為上述三個字是音近義通的同族詞,它們大多是通過根詞形態(tài)變體的分化構成的。這一個案反映出形態(tài)變體的分化是伴隨漢藏語系語言形態(tài)的簡化、消亡而出現的一種構造同源派生詞的手段。了解這種構詞手段可對漢藏語系中語義相關而語音相隔的同族詞及同源詞做出一種可能且合理的解釋。王弘治的《永樂本〈西番館雜字〉中所見漢藏語言的性質》一文,以永樂本《西番館雜字》為中心,考察了藏漢對音的音韻特征,認為《西番館雜字》中記錄的漢語并非傳統上認為的明代北京話,藏語也非安多語。王雙成的《安多藏語i的舌尖化及其類型學意義》一文,主要討論安多藏語元音i的舌尖化音變問題。舌尖化是漢藏語系不同語言中較為普遍的一種音變現象,很多漢語方言(吳語、徽語等)都有突出的表現。比較漢藏語系不同語言元音i的舌尖化特點,我們會發(fā)現i的舌尖化似乎有著一種共性,即i先變?yōu)槟Σ凛^重的j,然后再變?yōu)樯嗉庖簟?/p>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