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藏學  > 研究機構  > 甘肅

敦煌研究院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15:22:13 | 來源: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 作者: | 責任編輯:

敦煌研究院是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地廳級綜合性研究型事業(yè)單位。辦院方針為“保護、研究、弘揚”。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1年改組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現(xiàn)任領導:樊錦詩為名譽院長,王旭東為院長、黨委書記,馬世林為黨委副書記,羅華慶為副院長,張先堂為黨委委員、副院長,趙聲良為黨委委員、副院長。

敦煌研究院設有黨委委員會、院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工會委員會。下屬保護研究所、美術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敦煌文獻研究所、文物數(shù)字化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編輯部、敦煌學信息中心、接待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網(wǎng)絡中心、敦煌石窟監(jiān)測中心、文化創(chuàng)意研究中心等14個業(yè)務部門,辦公室、人力資源處、科研管理處、計劃財務處、保衛(wèi)處、總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臺處)、審計處等8個行政服務部門,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榆林窟文物保護研究所、西千佛洞文物保護研究所等5個直屬事業(yè)單位,敦煌莫高窟旅游服務公司、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甘肅恒真數(shù)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甘肅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甘肅鴻文敦煌藝術研修中心等5個文化科技與創(chuàng)意企業(yè)。

敦煌研究院現(xiàn)有在編職工409人,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322人,占在編職工總數(shù)的78.7%;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84人、中級專業(yè)技術職稱147人;博士學位28人、碩士學位75人、大學本科學歷238人,本科以上學歷人數(shù)占全院在編職工總數(shù)的83.4%。另外,因文物安全、旅游開放等工作需要,聘用合同制職工737人;為了大力推進古代壁畫和土遺址保護技術、文物數(shù)字化技術的運用,以及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下屬文化科技與創(chuàng)意企業(yè)共聘用合同制職工135人。全院現(xiàn)有職工總數(shù)1281人。

敦煌研究院根據(jù)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規(guī)律,確定了以保護為基礎,研究為核心,弘揚為目的,管理為保障的社會責任目標及相應的分類管理制度,形成了“基于完整性的敦煌文化社會責任質量管理模式”,實現(xiàn)了敦煌石窟保護為前提的負責任文化旅游服務。先后承擔省級以上科研課題120余項,發(fā)表論文3700余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0余項,授權專利50余項,編制國家或行業(yè)標準13項。是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省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

敦煌研究院已發(fā)展成為我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跨區(qū)域范圍最廣的文博管理機構,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遺址博物館、敦煌學研究實體、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科研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2010年在巴西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會議上,莫高窟被譽為“有效保護與可持續(xù)旅游管理方法的典范”。

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按姓氏筆劃排序:

馬德(1955—),男,甘肅省會寧縣人,歷史學博士,原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獻研究。

王旭東(1967—),男,甘肅省山丹縣人,敦煌研究院院長,地質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員。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國家古代壁畫保護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際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古遺址保護專業(yè)委員會主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主任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協(xié)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王志鵬(1967—),山西省忻州市人,文學博士,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學、宗教思想文化和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工作。

王惠民(1961—),男,浙江省臨安市人,歷史學博士,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劉玉權(1937—),男,四川簡陽人,原敦煌研究院考古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劉永增(1954—),男,河北省清苑縣人,博士。原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石窟密教方面研究。

劉剛(1964—),男,天津市人,敦煌研究院文物數(shù)字化研究所,研究員。

孫儒僩(1925—),男,四川省新津縣人。原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石窟保護工程及石窟古建筑研究。

李正宇(1934—),男,河南省正陽縣人。原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史地研究。

李其瓊(1925—2012),女,四川省三臺縣人。原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美術理論研究和石窟壁畫臨摹工作。

李振甫(1940—),男,安徽渦陽人,原敦煌研究院美術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美術理論研究和石窟壁畫臨摹工作。

李萍(1963—),女,甘肅敦煌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化遺產地旅游管理。

李最雄(1941—),男,甘肅省蘭州市人,博士。原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原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絲綢之路石窟壁畫顏料穩(wěn)定性及變色問題、砂礫巖石刻風化機理及防風化加固材料、砂礫巖石窟巖體裂隙灌漿材料、古代建筑土遺址保護加固等研究。

蘇伯民(1964—),男,甘肅省白銀市人,博士,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壁畫保護研究。

楊秀清(1963—),男,甘肅省皋蘭縣人,《敦煌研究》編輯部副主任,研究員。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文學研究。

楊富學(1965—),男,河南省鄧州市人,博士。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敦煌學與回鶻歷史文化研究。

吳健(1963—),男,陜西省韓城市人,敦煌研究院文物數(shù)字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文物攝影與石窟數(shù)字化研究。

汪萬福(1966—),男,甘肅省天水市人,博士,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干旱區(qū)環(huán)境與文物保護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張元林(1966—),男,甘肅省武威人,歷史文獻學博士,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石窟藝術研究,絲綢之路交流史研究。

張先堂(1961—),男,山西靜樂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文學、敦煌歷史研究。

陳港泉(1967—),男,山東省蓬萊縣人,敦煌研究院監(jiān)測中心主任,研究員。從事壁畫保護修復研究。

歐陽琳(1924—2016),女,四川彭縣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壁畫臨摹與研究。

羅華慶(1962—),男,四川省成都市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博物館展陳。

趙聲良(1964—),男,云南省昭通市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文學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藝術與中國美術史研究。

趙崇民(1935—),男,河北省撫寧縣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外文翻譯研究工作。

侯黎明(1957—),男,山西屯留人,敦煌研究院美術所所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壁畫的臨摹與研究。

施萍婷(1932—),女,浙江省永康市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原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獻研究。

婁婕(1961—),女,浙江余姚人,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主任,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壁畫的臨摹與研究、博物館展陳。

梁尉英(1942—),男,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原《敦煌研究》編輯部主任。甘肅省敦煌學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敦煌學研究工作。

彭金章(1937—),男,河北肅寧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原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蔡偉堂(1957—),男,甘肅省景泰縣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樊錦詩(1938—),女,上海市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員。中央中文史研究館館員,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戴春陽(1954—),男,遼寧省清原縣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文物考古研究。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887613079086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640997933987

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權利。 京ICP備06045333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5580號